send link to app

温度° app for iPhone and iPad


4.0 ( 0 ratings )
Social Networking News
Developer: 大庆博斯科技有限公司
Free
Current version: 1.0.3, last update: 4 years ago
First release : 28 Aug 2019
App size: 0 Bytes

随着“互联网 +”行动的发展,网络志愿服务迅速发展,各方志愿服务需求不断扩大,社会各界对网络志愿服务的重视,促进了网络平台的有效使用,因此,打造能为志愿服务提供低成本、高便捷的信息交互和价值交换平台极为必要。
(一)平台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,实现志愿服务效用最大化
伴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,不同区域、不同领域、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各类组织不断涌现发展,因为各类型志愿服务标准要求不一致,导致各组织各自为政,从自身便利角度出发进行信息资源的配置,这种情况就容易形成信息分散、资源使用浪费,同时信息获取的难度和信息流动障碍加大。搭建“温度”平台便于政府、学校、社会、团体等志愿服务组织各方相互联系,为其搭建对接的桥梁,整合志愿力量,实现志愿资源共享,达到志愿资源配置最佳化,服务效用最大化,拓展志愿服务内容和领域,为建立多元化、多层次的志愿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。
(二)有利于整合各组织工作,优化活动,提升志愿服务管理能力
随着种志愿组织随之而起,面对众多组织的涌现,需要更为规范的管理,也需要更便捷的渠道了解和征集受众需求,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活动规划,开展服务活动,切实使服务对象受益。搭建 “温度”平台,让各服务组织能够借助平台开展服务活动,获取需求者信息,快速、精准的提供志愿服务。同时,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志愿活动中,注册成为平台志愿者,让每个志愿者和需求者有对应组织管理。通过服务平台来规范、简化和优化服务流程,对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数据评估和整合,有效促进志愿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。
(三)有利于供需对接,形成快速、精准的志愿服务体系
在普通人想参与志愿活动找不到渠道的情况下,在志愿服务供给对接存在障碍的背景下在,建设新型志愿服务网络移动平台尤为重要。“温度”平台通过GPS定位、标签匹配等技术手段,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。需求方到平台上可快速找到组织求助,供给方到平台上可加入相应组织,服务组织、服务需求者,参与志愿活动。扩大服务范围,增加服务渠道,强化服务手段,提高服务效率。
(四)有利于推广激励志愿服务,数据记载便于评定及服务管理
面对传统的志愿服务记载方式,不仅不利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,也不利于调动志愿供给方的积极性。如何让各类组织、个人积极主动开展志愿服务,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,提高服务创新能力,推动服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“温度APP”将志愿服务供给双方的数据进行有效统计及记载,供给方的服务记录将显示在平台前端,需求方的帮扶记录也在后台进行数据统计。一方面,方便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;另一方面,积极推动志愿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,有助于快速、稳定开展志愿服务的创新工作。
1.2.2 “温度”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策略
“互联网 +”在两会期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,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。在此情况下,网络提供的资源已打破了传统服务的限制。我们要建设平台、 推广平台, 利用平台力量,以畅通供需对接为目的,促进整个社会志愿服务系统的演进发展,为大庆市民提供高效、优化的志愿服务。
(一)全力打造便捷化、多功能化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
利用平台来管理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,同时也管理了广大市民所急需的服务内容。让跟多爱心企业和普通用户加入,平台利用组织架构关系逐级管理,方便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。
普通志愿者加入平台,即可找到相应组织机构。普通用户加入平台,可根据家庭住址加入到相应的社区,如有援助需求,可直接拨打社区电话或在线与社区沟通求助。各级组织单位均可在平台发布需求,具有提供志愿服务的机关单位、部门及社会组织均可在线接单,提供志愿服务。为供需双方提供有效对接,解决需求方找不到组织单位,服务方找不到受助者的困境。
(二)标签匹配和位置服务,大幅度提升志愿服务效率
通过互联网为受助者提供快捷的志愿服务及在线咨询和服务援助;让志愿者及受助者找到组织,便于拓展志愿服务的同时,为受助者提供更多救助渠道;利用GPS定位、精准匹配技术,解决最后一公里志愿服务,提升服务效率。
在发生情况时,组织发布需求,能够第一时间发送到周边志愿者,能够用最快捷的方式获得周边志愿者的援助。
对于特殊志愿服务,根据精准匹配原则,需求发出后,与之标签匹配的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组织立刻接收到消息,这是志愿者发挥作用的重要群众基础。
(三)强化志愿服务推广,实现资源共享
平台开发个人及组织志愿服务记录功能,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,进行志愿服务,均可在平台上传,形成大数据。一方面,作为评选激励的数据基础;另一方面,各级组织、机构、团体、个人均可查阅,升华志愿服务成果,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中。通过定制各种推广方案,加大对平台服务中涌现出来的事迹、个人和组织宣传的力度,提高社会影响力,形成大众广泛支持的“互联网 + 志愿服务”平台发展的良好态势。最终实现平台资源相连互通、共建共享,消除信息孤岛。